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松原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郭台铭退休,刘扬伟任新总舵手,鸿海下半场的“制胜牌”在半导体

2019/7/19 11:48:07发布193次查看

69岁,郭台铭终于“退休”了。
6月21日,鸿海集团举行股东大会,宣布鸿海旗下半导体设备厂京鼎的董事长、63岁的刘扬伟接任鸿海董事长一职,鸿海子公司工业富联的副董事长李杰为鸿海新任副董事长。郭台铭虽不担任董事长,但依然为鸿海董事。
这一次,鸿海在董事会下设立经营委员会,由夏普董事候选人林忠正、富士康执行总经理林政辉、集团副总裁暨亚太电董事长吕芳铭、鸿腾精密主席卢松青、s次集团总经理暨京鼎董事长刘扬伟、工业富联(fii)副董事长李杰、集团副总裁暨总财务长黄秋莲、b次集团负责人姜志雄、财务长黄德才等9人组成,不再设立首席执行官(ceo)一职。
接班人刘扬伟,与转型有关
众所周知,近些年郭台铭一直在寻求转型。
上个月中旬,外界有传闻称刘扬伟将接手郭台铭的董事长职位,其中就有猜测称这样的选择不仅与个人的能力有关,更与鸿海的转型密切相关。
被郭台铭寄予如此厚望,刘扬伟到底何许人?
简单来说,在2016年被郭台铭钦点的5大战将中,“半导体”是刘扬伟身上区别于其他四人最显著的标签。
刘扬伟毕业于台湾国立交通大学(nctu)电子物理系,毕业之后不久,于1988年在美国自主创立了主机板品牌,后来卖给了鸿海。在进入鸿海之前,他还先后在ic设计公司普诚、联阳半导体中担任管理层,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深谙主机板到ic设计产业。
2007年,他加入鸿海集团,并一路晋升。2009年,他被郭台铭点名负责当时热门的pc产品线,并在当时所有pc品牌都纷纷向wintel阵营靠拢之时,刘扬伟反其道而行,选择与arm合作开发linux操作系统,推出了200美元以下的低价产品,独辟蹊径,打出了自己的市场。
在鸿海集团里,刘扬伟一直被大家称做最懂半导体的人。后来有消息透露,鸿海收购夏普就与刘扬伟有关,之后他担任了夏普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并不同于集团内对收购夏普行为的认知,刘扬伟更感兴趣的是夏普的半导体技术能力。
此前,鸿海计划在珠海投资建设芯片工厂,刘扬伟也是主要推手,他出任了大湾区半导体(珠海)有限公司董事长。
垂直整合是鸿海在电子产业一路坚持的策略走向,但在鸿海的电子产业垂直整合拼图里,半导体领域空白最多。可以看出,这一次郭台铭在半导体上的投入和转型决心坚定。
鸿海的郭台铭时代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郭台铭第二次“退休”,第一次郭台铭说要退休是在2007年底的鸿海望年会上,当时郭台铭说,鸿海营收破2万亿元新台币,他就要退休。
不过当时郭台铭也说,他所谓的退休,与美国人对退休的理解有所差异,他不会完全退休,而是退而不休,还是会担任董事长一职,让接班人有犯错的机会,他则是接班人犯错时适时将他们拉回正轨。
对于鸿海,郭台铭一直有着绝对的掌控力,因而四十余年下来,鸿海的每一次起伏都与郭台铭的商业判断和决策密切相关,也因此鸿海身上有着深深的“郭台铭”烙印。
在做电子代工之前,鸿海精密集团的身份是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
1973年,凭着自己对当地制造业发展的判断,年轻的郭台铭从台湾航运公司出来,成立了这家公司,主要从事原材料的生产。但时运不济,刚刚成立的鸿海就遭遇了全球石油危机,因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面临巨额亏损,它终无力抵抗产业变迁以失败告终。
纵然损失了三十多万台币,郭台铭仍然坚信工厂制造未来的产业希望,他仍然继续寻找生产合作机会。也因此,在误打误撞之中,郭台铭进入了电子产业,也从此打开了后来鸿海引以为傲的“3c”业务。
当时,处于低谷的郭台铭在不懈努力之下争取到了电视机旋钮加工的生产机会,因这一单鸿海做起了模具加工业务,来之不易,为做好这一业务,郭台铭开始买进先进日本模具机器并一头扎了进去,也是从那一刻开始,鸿海开始有了发展自身技术实力的机会。
在模具加工做得风生水起之后,不久鸿海就拿下了苹果电脑机壳的订单,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也由此开始“发家”。1982年,郭台铭正式将公司名定为“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走上了高端制造之路。
一路下来,鸿海的扩张之路走得很快但同时也很稳:1985年成立美国办事处并创立富士康;1988年在深圳开始办厂;后在1998年在苏格兰设立foxteq(uk)ltd.。2000年后的十年间,因把握住国内产业环境的快速改善和消费环境的改变,鸿海相继在天津、上海、昆山等地建厂。
不得不说郭台铭对市场和形势有着敏锐的嗅觉,借着两岸关系改善后带来的时代机遇,将重要子公司富士康落在深圳,并借着在国内的深入布局将成本降到最低,很快,鸿海顺应这十余年间消费电子时代崛起的发展浪潮而确立了自身在代工领域的全球霸主地位。
40多年下来,一步一步,鸿海精密成了全球oem领域的王者,稳定为苹果、惠普、索尼、任天堂等众多全球it业巨头生产供货,这其中,郭台铭功不可没。因此业内也常这样评价他,“郭台铭将oem做到了极致。”
将代工做到极致,郭台铭带着鸿海走了几十年的阳光大道。即便是在尚未从金融危机中回过温来的2012年,鸿海也以净利润同比增长5.6%的傲人成绩远超分析师预期,单凭技术解决苹果产能扩大的制造瓶颈而获众多业内人士认可,当时凭借超过 55000件专利成为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ipiq全球年度专利排行榜(mit technology review)中,位列全球前二十名的唯一华人团体就是有力印证。
凭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和对技术的坚持,郭台铭带领鸿海打破了两大行业桎梏:一、代工技术含量低;二、代工几乎无利润。前者可通过专利数看出,后者可以从鸿海年报上居高不下的数字看出。
但是因对上游厂商的强依赖,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散,鸿海的路也走得愈加艰难。从专利数就可以看见,近几年鸿海早已失去了台湾专利数第一的宝座,2018年末,其更是以288项专利远远落在了台积电(2465)的后面,这是郭台铭所不愿看见的。
不过在数十年的产业浮沉中,郭台铭早已经认清了生活在产业链底层的困境,从21世纪初,他就想带着鸿海转型走入更好的领域,不过现在看来是没有时间了。
未了的转型愿景,鸿海的时代使命
“我相信一定会让大家看到一个没有郭台铭的鸿海,一定比过去做得更好、更棒,而且会做得世界领先。”在上个月郭台铭宣布即将退休时既留下了自己的洒脱,也留下了对鸿海的期望。
但其实这句话背后,郭台铭留下的是一道尚未解答完的命题:鸿海该如何顺利转型?
未雨绸缪,在转型这条路上郭台铭其实已经走了很多年。富士康代工成名之后,在2002年他就想着要让鸿海扩展“海域”,不能只做代工品牌,要有自己的品牌,因此才有了后来鸿海联合ibm进军环保和云计算,还进入医疗市场、收购了夏普面板、进军存储芯片市场等一系列事件。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对夏普的收购案。
2015年,作为夏普的最大股东,鸿海决定收购夏普,当时郭台铭的决心是坚定的。据消息显示,在多次出价协商后,郭台铭将收购额加码至7000亿日元,报价达到日本竞争对手的两倍,而且他不仅承诺保留夏普品牌和不裁员,还放弃变更管理层。其收购过程不可谓不艰辛。
在各种尝试失败之后,郭台铭当时是希冀借助面板显示屏业务实现从下游走向上游的转型,这也是他收购夏普的原因。但尽管决心坚定,从鸿海近几年的财报可以看出,郭台铭的这一决策收效甚微。不过正如郭台铭曾经创业时决心的坚定,在转型这条路上,他从未停止过尝试,也未曾动摇过决心。
2015年同年,郭台铭宣布了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之后富士康就在山西晋城投资了一家机器人工业园,自主研发生产机器人 “foxbot”。 2017年,富士康工厂曾一次性布局4万台机器人,引起业内人侧目。
去年中旬,在深圳举办的“三十而立 智造未来”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郭台铭也明确表示,“而立之年的富士康将全力推动智能制造,尽力成为中国先进实体经济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领头羊!”
目前,作为鸿海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富士康是否已在智能制造的转型上收获显著成效,尚不得知。但从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和当下仍不断探索新路的现状来看,鸿海的转型之路必将任重道远。
除了自身的发展之外,作为台湾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份子,鸿海的每一次发展都不可避地蒙上了强烈的时代色彩。而忙于“台湾地区事务”之时,郭台铭依然不忘给鸿海“下达任务”,他表示:目前无法在内地进行的伺服器、网通设备等生产可以在桃园完成,而在高雄软体园区就生产hub、gateway等。?
最后
郭台铭有两大愿望:退休和帮助鸿海转型。现在看来,已经接过“接力棒”的刘扬伟让郭台铭稍微可以休息一下了,但尚不知道的是,他是否能够带领鸿海顺利转型,成为肩负台湾经济重任的那一员。

松原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